詳解應用程式商城內的數位內容種類、付費模式以及購買後能不能跨平台使用

購買 App 與數位內容後,可以跨平台使用嗎

最後更新時間: 2018/2/3

當你使用行動裝置時,無論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使用的是 Google 的 Android 或是 Apple 的 iOS,你都離不開應用程式商城。Android 的有 Play 商店,iOS 的則是 App Store,想必你對他們很熟悉,因為只要你想在行動裝置上安裝應用程式 (就是 App,遊戲也是 App),你就必須到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內建的應用程式商城內進行安裝。

除了應用程式之外,Play 商店與 iTunes Store 也提供購買數位內容的服務;阿力獅這次便針對這些數位商品進行較為詳盡的解說,讓你在購買數位商品或轉換行動裝置系統時有個參考依據。

數位內容的種類

由於 Microsoft 的 Windows 平台手機市佔率實在太低 (3% 到 4%),所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無論是 Android 的 Play 商店或是 iOS 的 iTunes Store,目前能在這兩大商城內能購買的數位內容,種類都是相同的,阿力獅列舉如下。

  • 電子書: 購買電子書閱讀,可以有效節省藏書需要的實體空間,更可以隨身攜帶近乎無限數量的書籍出門閱讀,再加上現在的電子書閱讀程式都盡量模仿閱讀實體書的視覺體驗 (例如翻頁動畫效果),所以閱讀電子書的體驗挺接近實體書籍的。除了少數的書種外,大多數的書籍重點都在文字或圖像內容,不在於內容載具為何;拘泥於紙本或電子載具,其實沒啥必要。假如遇到你喜歡的書籍有出電子版,剛好又特價的話,阿力獅建議你可以在 Play 商店及 App Store 購買一本試試。
    假如在購買前想先預覽一下內容,所有電子書也都有試閱版可以看;以 Play 商店為例,你只要在電子書介紹購買頁面點一下 [免費預覽版本],就可以在 Google Play 圖書 (Google Play Books) 這個 App 內閱讀這本書的試閱版。
    點一下 [免費預覽版本] 就可以先預覽電子書部分內容
    當然,想試試閱讀電子書的體驗,透過免費預覽版本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就跟你到書店翻翻新書後再決定要不要買一樣。
    阿力獅是個喜愛閱讀的人,我個人認為買書成本不太貴,但是儲存書籍的空間成本卻很昂貴,維護實體書籍的時間成本也很高 (紙書會舊會破會爛),而且這些成本都跟書籍數量成正比,電子書剛好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
  • 書報攤: 提供可訂閱的數位版報紙或雜誌供使用者訂閱,免費及付費的都有。假如你訂閱了付費項目,要注意這跟訂閱實體雜誌或報紙一樣,大多是以「年」為單位;假如你沒有注意到續訂通知而未取消訂閱,有可能會自動續訂,請在付費訂閱之前,務必仔細閱讀該商品的訂閱規定。
    雜誌付費訂閱規定每家出版社不一定相同,務必詳閱訂閱規定
  • 電影及影集: 能在 Play 商店或 App Store 上租借或購買電影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在特定地區是有提供購買影集服務的。
    • 有些電影會依據不同的畫質而有不同的購買或租借價格,但即使是同一部電影,在不同地區能提供的畫質選項會有差異。購買電影的最大優勢是你能隨時觀看,沒有觀看時間及觀看次數的限制;即使你刪除裝置上已購買的電影檔案,由於有了購買記錄,同一部電影你可以在刪除檔案後無限次下載。行動裝置就算是可以擴充儲存空間的機型,也絕對無法比的過電腦的硬碟容量,所以購買觀看後可以刪除檔案再下載對於節省行動裝置的儲存空間很重要,因為一部高畫質電影的檔案大小通常有數 GB 那麼多。
      至於兩大應用程式商城對於租借的電影的規定都是相同的,兩者都必須在租借後 30 天內開始觀看,並於開始觀看後 48 小時內看完。租借的電影看完之後,假如你想再看一遍,你必須再付費租借一次,這跟租借或購買電影光碟的消費方式是一樣的。請注意,並不是所有電影在你的帳號所屬地區都提供租借的服務。
      還有一件要緊事要注意,無論你是租借或是購買電影,在結帳前請務必看清楚這部電影有沒有中文字幕;假如你的 Google 帳戶屬於美國區,大多數的電影都只有英文字幕喔。
      購買或租借電影前,請確認字幕中有你看得懂的語言
    • 特定地區的應用程式商城會提供影集讓該地區的使用者購買,但是這項服務目前並未在港台兩地推出。影集的購買大多是以「季」為單位,假如購買正在上映的影集,購買整季影集後,有新一集的影集就會通知你觀看。
      假如購買正在上映的影集,購買整季影集後,有新一集的影集就會通知你觀看
  • 音樂: Google Play 商店跟 iTunes Store 都有提供購買音樂及訂閱串流音樂的服務。

需要留意的是你在兩大行動裝置的帳號所屬地區為何,因為 Google 帳戶或 Apple ID 所屬的地區會影響到你能買的到的數位內容種類的多寡。

  • 假如你是 Android 裝置上 Google Play 商店的使用者,想知道上述數位內容有沒有在你的地區開放,可以參考「應用程式和數位內容供應國家/地區」這篇官方線上說明。
  • 假如你是 iOS 裝置的使用者,想知道 Apple ID 所屬地區提供哪些數位內容,可以參考「在我的國家/地區,能從 iTunes Store 購買那些內容?」這篇官方線上說明。
  • 請注意,Google 帳戶及 Apple ID 所屬地區跟你現在人在哪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阿力獅有一陣子待在美國一個閱,在不將 Google 帳戶從台灣區變更為美國區的狀況下,阿力獅的 Play 商店顯示的一直是台灣區內容,並不因我人在美國就自動變更區域了。也因此,阿力獅有拿到台灣區 Google Play 商店的農曆新年優惠。

此外,以上所有數位內容無論免費或付費項目,都必須以專屬應用程式 (App) 才能閱讀及觀看。

購買或租借數位內容後,可以跨平台閱讀或觀看嗎?

購買數位內容後,大家當然希望即使在不同平台的裝置上可以閱讀或觀看,畢竟數位內容的購買價格比購買 App 的單價高多了,但是實際上並不那麼理想。

  • 跟 Google 購買的數位內容: 由於數位內容必須以專屬應用程式才能閱讀或觀看,而 Google 除了在 Android 裝置上推出這些專屬應用程式之外,在 iOS 也有推出相同應用程式,所以上述數位內容購買之後,無論是 Android 或是 iOS 裝置,只要以跟購買時使用的 Google 帳戶登入 App 中,就可以達成跨平台閱讀或觀看的目的。
    目前 Google 在 Apple 的 App Store 上提供 Google Play Books (圖書)、Newsstand (書報攤)、Movie (影視) 以及 Music (音樂) 四個應用程式,你只要用瀏覽器 (不限裝置) 瀏覽至 Google Play 商店網頁版並登入 Google 帳戶,就可以購買這些數位內容。然後在 iOS 裝置上執行 Google Play 相關應用程式中並登入購買時的 Google 帳戶,就可以在 iOS 裝置上觀看從 Google 購買的數位內容,而這些數位內容在 Android 裝置上也一樣可以觀看。
  • 跟 Apple 購買的數位內容: 除了音樂因為 Apple 已在 Play 商店推出 Apple Music 應用程式之外,其他數位內容一旦在 iTunes Store 購買之後,只能在 iOS 裝置或個人電腦的 iTunes 程式內閱讀或觀看。至於 Appple Music 音樂訂閱服務因為 Apple Music 的 App 也同步上架至港台兩區的 Play 商店,所以無論你是用 iOS 或是 Android 裝置都可以使用。根據外電指出,Apple 目前也有意願想將更多服務以 App 型態在 Android 平台上架,所以慢慢會打破 Apple 服務無法使用在 Android 裝置上的限制,Apple Music 就是最好的例子。
    申請 Apple ID 無需擁有任何 iOS 裝置,使用 Android 裝置的朋友也是可以申請的唷。

請注意,跨平台一定跨裝置,但是同平台的不同裝置 (例如你同時擁有 iPhone 及 iPad) 也是跨裝置;無論是哪一種狀況,只要登入的是購買數位內容時的帳號,就可以跨裝置閱讀或觀看,還可以跨裝置同步閱讀與觀看的進度。

購買或租借數位內容後,可以取出相關檔案使用嗎?

無論是在哪個應用程式商城購買的數位內容,即使你有辦法從裝置中取出對應的檔案,也需要破解檔案的 DRM 保護才有辦法使用;對絕大多數的使用者而言,既不需要 (你都已經買了) 也非常困難。

購買或租借數位內容後,會佔用裝置的儲存空間嗎?

會,絕對會,至少你在看的當下一定會。

但是你不必擔心,購買數位內容後即使看到某個進度後確定短期不會再看,你也可以放心的刪除裝置上的檔案;只要你有購買記錄,你都可以登入購買時的帳號無限次重新下載,而且閱讀或觀看進度都是跟著你的帳號,當你重新下載數位內容後,馬上回復閱讀或觀看進度。

說到行動裝置的儲存空間問題,阿力獅建議要買至少要買內部儲存空間從 32GB 的版本起跳,16 GB 版真的不需再考慮,價差也少。iPhone 目前沒有 32 GB 版,只有更大的 64GB 版或 128GB 版本,而且均無法以 Micro SD 卡擴充裝置容量:即使你想購買的是可透過 Micro SD 卡擴充容量的 Android 裝置,一樣建議購買 32GB 以上版本,畢竟 App 安裝在外部儲存空間 (例如 Micro SD 卡) 上,執行速度沒有安裝在內部儲存空間快,而且不穩定的機率會變高。

購買或租借數位內容後,不滿意可以退款嗎?

對購買的商品不滿意當然可以退款,但是你必須詳細閱讀官方說明,符合規定才能退款。

  • 假如你是跟 Google 購買數位內容: 相關規定請參考「Google Play 商品退購與退款」,除了要符合規定外 (不要當個沒良心的消費者),所有退款操作都必須在瀏覽器內完成,但是不限定裝置,個人電腦、手機或是平板均可。
  • 假如你是跟 Apple 購買數位內容: 相關規定請參考「App Store 條款與約定」,如果真的發生需要退款的狀況,一樣使用瀏覽器瀏覽至「Apple 支援」頁面進行相關操作。請注意,假如該頁面對於你所處位置偵測的與你的 Apple ID 所屬地區不同,請記得修正至與 Apple ID 所屬地區相符。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應用程式的付費模式。

應用程式的付費模式

應用程式 (App,遊戲也是 App) 的付費模式,比起上述的數位內容複雜許多。嚴格說來,所有數位商品都是付費商品,因為免費商品就是價格為零的商品;有了這樣了認知,接下來阿力獅就跟各位說明一下應用程式的付費模式。

  • 免費無廣告的應用程式: 免費又沒有廣告的 App 是大多數人最希望遇到的,但是除了少數佛心的開發者或是純公益 App 外,免費 App 要完全無廣告真的很難。有些工具類的 App 完全免費,甚至沒有廣告,但是開發者會對功能做出限制。
    什麼?你說百貨公司開發會員 App 功能完整又沒有廣告?這種類型的 App 本身就是廣告啦…
  • 免費但帶有廣告的應用程式: 開發及維護一個 App 都需要時間及心力,要求開發人員完全無償工作,是相當不合理的,這時在免費 App 中放廣告變成開發人員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有廣告的免費 App 有可能就不對功能做出限制。假如你正在使用的 App 是免費的,而且你用起來相當合你心意,請容許免費 App 帶有廣告的情況。假如看到你有興趣的廣告,你甚至可以點擊過去廠商處看看,增加開發者的營收,因為呈現廣告在使用者面前與使用者點擊廣告是兩個不一樣的收入。
    有時候開發人員在 App 中植入的廣告來源太多太雜,對使用當然有影響,這時阿力獅建議你跟這個 App 的開發人員溝通,假如他不改進,你也不必留評語罵人,直接解除安裝換個 App 就好。
  • 免費但提供「應用程式內購」的選項: 這種免費 App 可能是上述兩種,但是「應用程式內購」(In-App Purchase,IAP) 不是只能拿來買遊戲道具,這個功能通常還可以做到以下的事情。
    免費但提供「應用程式內購」項目的應用程式

    • 對某些公益 App 來說,IAP 有時候純粹是對開發者的贊助。
    • 功能有限制的話,透過 IAP 通常可以解除限制或增加功能。
    • 開發者有時候會對免費具備完整功能但帶有廣告的 App,提供移除應用程式內廣告的 IAP 選項。
    • 網路服務假如提供付費訂閱的選項 (例如知名的網路筆記服務 Evernote),它的免費 App 中就會提供 IAP 選項讓你直接在 App 進行訂閱或續訂。
    • 假如是遊戲的話,IAP 通常用來購買遊戲內會用到的道具 (包含額外的遊玩次數及時間),或是額外的遊戲內容 (Downloadable Content,DLC),這點相信許多遊戲玩家應該都比阿力獅清楚。
  • 免費版 App 是精簡版,完整版是付費版,且不透過 IAP 進行升級: 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在工具類 App 中,這時付費版會有兩種形態。
    • 完整版購買後只是授權檔 (授權金鑰),你還是需要原來的精簡版 App,而購買授權金鑰後原本的精簡版會馬上啟用為完整版。
    • 有些 App 則是免費的精簡版與付費的完整版是兩個的獨立的應用程式,精簡版沒有使用期限卻有廣告,買了完整版後大多需要移除精簡版。
  • 需付費購買的應用程式: 在每種類型的 App 都可以看到這種付費 App,付費 App 大致上都是功能完整,而且沒有明顯廣告。
  • 需付費購買但仍有「應用程式內購」選項: 有些付費 App 不是付費一次就擁有所有功能,付費之後只買到基本的功能,其他進階功能必須透過 IAP 購買。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非常專業或特殊用途的 App;以美國為例,要完成線上報稅需要購買軟體 (而且有多廠商可供選擇),而根據你需要報稅項目的多寡 (有無房地產、股票及其他收入),並需購買不同的報稅軟體套裝組合。
    許多付費遊戲也會內建 IAP 機制,因為遊戲內還是有道具可供使用者購買。

目前付費 App 大多採取付費一次,不限制安裝裝置數量、無限期升級 App 的模式,加上大多數的 App 價格都不算高 (少有超過 NTD 1000 元的),對於多裝置的消費者而言當然很划算。不過近期也開始有例外,開始限制同一購買帳號的安裝裝置數量,以及只能在限期內免費升級、期限過了就要付升級費用;雖然還不多見,但是總是有實際狀況發生了,還請各位在購買時先行在 App 說明安裝頁面看清楚規定再說。

至於 App 付費後可不可以退費,一樣請參考下列官方說明連結。

  • 假如你是跟 Google 購買 App: 相關規定請參考「Google Play 商品退購與退款」,購買後兩小時內都可以在 Play 商店 App 內進行退款,但是兩小時過後,所有退款操作都必須在瀏覽器內完成,但是不限定裝置,個人電腦、手機或是平板均可。
  • 假如你是跟 Apple 購買 App: 相關規定請參考「App Store 條款與約定」,如果真的發生需要退款的狀況,一樣使用瀏覽器瀏覽至「Apple 支援」頁面進行相關操作。請注意,假如該頁面對於你所處位置偵測的與你的 Apple ID 所屬地區不同,請記得修正至與 Apple ID 所屬地區相符。

App 的付費模式不脫上述幾種,假如有其他付費模式,還請各位告知,阿力獅再補充上去。

購買 App 後,可以跨平台使用嗎?

行動裝置目前有 Android 以及 iOS 兩大平台,許多人在付費購買 App 前,都會考慮這個 App 在購買後可不可以跨平台使用的問題,這也常常是很多人不購買付費 App 的原因,甚至是在其中一個平台購買許多付費 App 後很難轉換平台的主因。

其實這要看你付費買的到底是什麼,有些 App 的確是付費後可以跨平台使用的。

  • 當你購買的是 App 本身,即使這個付費 App 在兩個平台的應用程式商城都有上架,假如你剛好兩種平台的裝置都有,而且想兩台裝置都使用這個付費 App,就必須在兩個平台的裝置上各買一次。
    示例: 導航 App、計算機 App 等等,工具類的 App 大抵都是如此。
  • 當你付費購買/訂閱的是服務、而 App 只是這個服務的載體時,通常 App 是免費的。在這種狀況下,只要這個服務的 App 在兩個平台都有,你只要下載 App 後登入該服務使用的帳號,就可以跨平台、跨裝置使用。
    示例: Evernote、Dropbox 等提供服務訂閱制的 App。
  • 假如是遊戲類 App,無論需不需要付費,當它在兩大平台都有推出時,你要注意的是這個遊戲需不需要另行建立帳號登入才能進行遊戲;假如需要建立帳號才能玩,有很大的機會可跨平台遊玩,進度 (或人物等級) 與寶物也有機會透過帳號登入跨平台同步才是。但是主要還是要看遊戲開發商怎麼設計,所以詢問開發商最準。
    幾個阿力獅玩過的手機遊戲,例如 Candy Crush Saga 由於整合了 Facebook 帳號,所有遊戲進度資料都存在 Facebook 的號裡,所以當你在 iPhone 的 Candy Crush Saga 玩到第幾關,在 Android 上登入同一個 Facebook 帳號後繼續玩就是到那一關。
    再提醒一次,由於行動裝置上的遊戲同步的方式比較複雜,所以你玩的遊戲換了其他平台的裝置後可不可以跨平台繼續同進度玩下去、購買的虛寶可不可以帶過去,都必須以遊戲廠商的回復為準。

結論

以跨平台度來說,購買數位內容是最有機會的,畢竟在 Google Play 商店購買的數位內容現在大多可以在 iOS 上透過安裝專屬 App 進行閱讀及觀看,而 Apple 也有打破這個限制的想法,應該慢慢會實現。

至於 App 的部份,網路服務類的 App 主要資訊都是存在雲端屬於你帳號的資料庫裡,所以跨平台使用不是問題。至於遊戲的部份,阿力獅目前玩過的遊戲中,只要需要建立帳號的遊戲,大多可以跨平台遊玩;但是遊戲實在太多,你有疑問的話還是必須詢問廠商,以廠商的回答為準。

分享這篇內容